文旅融出新天地 且以诗意共远方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日期:2024-04-04 07:26:25 浏览量:15次

  “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类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党的十八大尤其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习格外的重视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及文旅融合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遵循。

  牢记嘱托,奋勇前行。文化和旅游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眼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当前,旅游因为文化赋能而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位,文化因为旅游带动而更有魅力、增添活力,“诗”和“远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实现了更好联结,逐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来敦煌旅游,就是为莫高窟来的。出发前,我就预约了门票,没想到一大早就这么多人。”日前,北京游客张先生和夫人利用年假到甘肃旅游,深度体验了这里的大漠落日和博物馆热。“每次旅游,我们都喜欢选择那些兼具厚重历史和美丽风光的目的地。几乎每到一地,博物馆都是必须打卡的地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的重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是2018年3月,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作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

  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做出响应习号召,坚定落实中央部署,顺利完成机构改革,组建文化和旅政部门,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理顺体制机制、优化职能职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重塑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各地陆续出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政策文件,不断快速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

  2019年12月,北京出台《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从资源利用、空间布局、产品业态、公共服务、市场管理、对外交流、保障措施7个方面提出26条举措;2020年4月,广东推出《广东省快速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实施红色文化和旅游提质升级、岭南特色文化传承利用、粤美乡村文旅振兴等九大重点工程……

  在中央和地方大力推动下,文化和旅游以资源融合、服务融合、产业融合、交流推广融合为重点,形成了优势叠加的良好局面。

  在此背景下,依托革命旧址、革命文物开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游、红色旅游规模和热度全面攀升,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故宫、三星堆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在节假日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今年8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高质量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旅游演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遗产旅游蓬勃兴起。“正可谓‘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

  “落吊桥、开城门、迎贵宾。”随着鸿胪寺卿一声令下,一台融合千年古都历史与丝路风情的文化盛礼、一场重现盛世大唐迎接贵宾的最高礼仪正式开启。这场注入盛唐文化元素的西安城墙大唐迎宾仪式自1996年“世界古都大会”首次亮相以来,慢慢的变成了西安的标志性旅游服务产品,广受游客喜爱。

  从承载着人们对“世外桃源”想象的武陵源,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芙蓉镇,再到赴一场“长桌宴”喝一次“高山流水”酒的西江千户苗寨……事实上,拥有着丰富人文资源、浸润着历史背景和文化气韵的地方,总是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往。慢慢的变多的城市开始盘点文化家底,提炼人文气质,探索文旅融合之道。

  今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明白准确地提出“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引导旅游市场主体加快创新,以文化赋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丰富旅游服务产品供给、推进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步入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市场需要更具特色、更具内涵、更具吸引力以及更为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产品。”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看来,文化资源、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等文化元素与旅游的深层次地融合,不但可以让旅游服务产品更为丰富、旅游内容更具吸引力,也能让慢慢的变多的游客更加深刻地感悟中华文化之美,慢慢地加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她还举例道,黄山迎客松之所以成为黄山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不仅是松树形态之美带来的感官吸引,更重要的是黄山松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

  与此同时,文化元素的融入、文化主题的打造、文化内涵的挖掘也成为各地丰富旅游服务产品、提升旅游体验、塑造个性化服务的重要路径。从文化主题酒店、民宿,到主题公园、特色街区,再到地域美食、旅游演艺……文化要素正在全面融入旅游产业所有的环节,为游客提供深度感知目的地文化的多元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也是对文化的抢救、传承和弘扬的过程。

  今年暑期,罕见的晴热天气让南方各省苦不堪言,持续的高温却让贵州省丹寨县这座年平均气温在12.6℃—17.2℃的南方小城备受追捧。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涌入“云上丹寨”星罗棋布的非遗院落,体验惬意曼妙的田园时光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丹寨拥有苗族蜡染、古法造纸等8项国家级、17项省级、3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非遗场所48处。据统计,今年6月底以来,丹寨主要非遗场所共接待非遗研学游客926批次,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丹寨县黔山古纸合作社、千年传蜡染制作工坊、丹笼鸟笼制作工坊等非遗场所接待非遗研学游人次均过万。

  刺绣、剪纸、竹编、漆艺、泥塑、昆曲、京剧……传统非遗技艺与旅游碰撞出了“活力”,技艺传承人更多了,展示舞台更大了;西藏的布达拉宫,云南的丽江古城、景德镇的古窑遗址等文化遗产与旅游碰撞出了“火花”,伴随着到访游客的增多,遗址修葺保护得更好了,文化内涵传播得更远了。

  千里运河,迤逦穿行。“这就是我课本里学到的京杭大运河啊,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明清时代,忙碌在这条河上的‘漕运’,曾经是维持国家正常运作的一条‘生命线’。”来自内蒙古的黄女士一家到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旅游,看着滔滔河水,思绪万千。遥望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的京杭大运河,昔日“帆樯林立、万舟骈集”的盛景仿佛在眼前展开。

  近年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贯通中华文脉,诠释生态文明,这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人们徜徉于国家文化公园,既可以感受到国家伟大、历史震撼,也可以体会到静水深流、海纳百川。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展望下一个十年,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所说:“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发展,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共创美好生活。”(首席记者 王洋 见习记者 杨丽敏)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上一篇:将文化融入旅游商品 促进文旅融合向深度发展